close
當個關心的聽眾就夠了

如果員工到你辦公室訴苦、抱怨、發牢騷,其實,他們只是為訴苦、抱怨而來,你可能真的只要聽他們講話就可以了,不應該主動去幫忙他們解決問題。
  

最近一段時間,有位朋友一直悶悶不樂。我想,如果換成是我做總經理,經常有那麼多人來向我訴苦,或常到我辦公室來抱怨,或開會後來我這裡大發牢騷,我可能比他更不舒服。

但是,對那些到你辦公室來訴苦、抱怨、發牢騷的人,你可能要知道,其實,他們就是為訴苦、抱怨而來的,他們希望能有人聆聽他們的傾訴,希望有人了解或諒解他們的狀況。

聆聽是最好的解答

這時候,你可能真的只要聽他們講話就可以了,不應該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,除非他們要求你幫忙,否則你只要做一位關心的聆聽者就好了。   

幾年前有一位老闆跟我說,他工廠裡的一位工程師向他抱怨,餐廳的伙食太差了,菜難吃得不得了。當時這位老闆正要到大陸去,聽完之後並沒有時間處理工廠伙食的問題。

等他從大陸回來後,遇到這位工程師,卻發現他沒有再抱怨菜難吃了,而且也好像滿開心的,他想可能是伙食有所改善了。但經查詢的結果,餐廳的菜並沒有改變,還是與以前一樣。

不同的是人。那位工程師不一樣了,他的態度變了,心情變了,甚至對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樣了。而造成這轉變的是這位老闆。這位老闆也沒做什麼了不起的事,他只是會聆聽員工訴苦而已。

抱怨只是表象

要是這位老闆當時了聽了抱怨後,解釋說大鍋飯很難做得好吃,或表示與別家公司比一點都不差,結果會如何?要是他立即到廚房去指導一番,甚至提高伙食費,結果也不一定會好。抱怨只是問題的表象。表象處理了,病因還在。

員工需要關心,需要注意,需要尊重,這些遠比伙食重要多了。老闆的聆聽,能滿足他們這種需求。

要想了解談話對象真正的情感,你應該仔細觀察他的臉部表情,因為駕馭語言比控制面部表情容易多了。             —— 英國政治家 切斯特菲爾德(Chesterfield)

愈多分享,愈多成長

你有時需要去探望員工,表達你的關心,但不是去監視或垂詢,因為他們已經不需要了。 員工樂意與他們的直屬主管分享,生產力才會提高。

最近有一位企業家問我,他是不是應該向那些政治家一樣,經常到他的每一個工廠去訪問,去視察每一條生產線,「深入基層」發揮親和力?

這真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,也真的很耐人尋味。   
我想這位企業家的問題可能是:我經常到工廠去訪問,他們的生產力會不會因而提高?

職場現形記

有些老闆會很神氣地率領隨員「蒞臨」廠房,走馬看花巡視一番,或在生產線作業員背後仔細觀察,最後與廠長及幹部共進午餐後,在員工的歡送行列中揚長而去。留下的是飛揚的灰土與官場文化的形象。這當然不是我們所要的,這種訪問也絕對不會提高生產力。

《訓練》(Training)雜誌曾經報導了一項調查報告。在美國,38%的受訪工人說,有主管出現不會影響他們的生產力,只有16%的工人表示,有主管在旁邊會使他們更努力。這可能是最近十年或二十年的改變。

在我的印象中,有老闆在旁邊看著,工作一定會做得更賣力,無論是工廠、政府或軍中,都是如此。曾幾何時,新新人類的想法已經不一樣了。也許是他們的自主性較高,也許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倫理。
但不一樣就是不一樣。

後生可畏

幾年前我受邀參觀一家電子公司,總經理陪我沿著生產線觀察。我們在一位女作業員背後停下來,總經理向我講解這位小姐的工作。就在這時候,休息十五分鐘的鈴聲響了,這位小姐立即將手頭的工作放下,很快的起來,頭也不回的走向休息室去了,既不跟我們打個招呼,也不等幾秒鐘後我們走開再跑。

我記得很清楚,當時我覺得得怪怪的。我覺得如果是我的話,我不會起身就跑,我會多做一點,這不叫世風日下,而是名副其實的後生可畏。   

那該怎麼辦呢?我覺得身為老闆的首要之務,是以實際行動鼓勵廠長、經理與你溝通。如果他們經常願意與你分享心得、建議,並且知道你很想聽,很重視,會採納,生產力一定會提高。

你有時候是要去探望他們,表達關心,但不是去監視或垂詢,因為他們已經不需要了。  

你還必須藉由訓練,而且必須是有效的訓練,來幫助廠長、經理、幹部與員工做更好的溝通。員工樂意與他們的直屬主管分享,生產力與品質才會提高。

能做到這點,真的很不容易。除非彼此能真正的信任,而且公司的企業文化中含有尊重的成分,否則員工很難對主管開放。

不要用威迫恐嚇的手段強迫少年學習,應該以他們喜歡的事引導他們,幫助他們發現真正的興趣。         —— 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(Plato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 西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