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美感來自尺寸、比例和布局

文—麥立心 口述--王俠軍(琉園藝術總監)

我認為閱讀文字對於品味、美感的培養非常重要。舉例來說,現代小說用文字描述人、描述心情、描述事物、描述空間,卻讓人從中感受到文字中的時空氛圍,文學家之所以能夠描述出許多讀者看不到、講不出的東西,是因為他蘊含了很多觀察和解讀的功力。

閱讀可提升美感鑑賞力

當你讀別人的東西愈來愈多、文字能力愈來愈強,遇到自己生活周遭的事物,你會愈來愈有解讀的能力,同時慢慢增長自己對於事物的品味和欣賞的能力。

現在大家閱讀比較多實用的書籍,像是行銷、管理類的書籍,因為覺得對自己的工作會比較有直接的幫助,可是多看文學家筆下對心靈、空間的描述,其實是很好的訓練。

一般人的耳朵是比眼睛銳利的,因為我們的耳朵聽得多了,所以,即便是沒有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,每個人都還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音樂、不喜歡什麼音樂,也會解讀某首曲子讓我們感覺到悲傷或雄壯。雖然我們聽到音樂講不出所以然,但是我們卻知道在什麼樣的環境裡,適合放什麼樣的音樂。眼睛也是一樣的。好東西看多了,眼睛也就會更利,看得愈多,一個東西到底好不好,你很快就能分辨出來。

美感的基礎來自於多元與廣泛的吸收

製作玻璃只是一個技術而已,比較關鍵的是尺寸的拿捏、內容的舖陳,而美感的來源,很重要的部份是來自線條、比例的拿捏和布局。

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,也很喜歡寫美術字,當時研究字的結構到底哪邊該長、哪邊該短,對後來我對美的掌握有非常重要的影響。過去我也滿喜歡研究服裝和時尚,在我高中的時候,當時國內都沒還有時尚雜誌發行,但我會特別存錢跑去買過期的時尚雜誌。早期的時尚雜誌幾乎全都是照片,沒有文字告訴你怎麼去欣賞,所以要自己去解讀照片。

解讀照片很難,但是看多了,就懂得去比較出這個較鬆、那個腰高一點,開始解讀裡面傳達的訊息,可能是頹廢的味道,或者是花花公子的味道,慢慢知道怎麼區別細部的訊息,然後漸漸懂得美的鑑賞。

而這件事也影響我對現代佛像的創作。一般而言,佛像的頭很大,身體較短,這是東方的美學,不過每個朝代都有不同區別,唐朝的壯碩飽滿,魏朝時國力衰弱,佛像則是身形纖瘦。

當我在進行現代佛像的創作,我要去思考什麼樣的美感比例是現代的,我認為傳統佛像頭大身體短的比例,已經不是我們現在所認同的美感,現代的我們有許多美學概念受西方影響,例如最美的比例是走在伸展台上九頭身的模特兒,所以我將佛像做成九頭身的比例,同時卻也讓佛像的外型維持莊嚴歡喜的感覺,讓人們仍然能夠從中得到安定的力量。

雖然我有很多美感的體會是自己摸索出來的,但我也曾在出國留學時短暫念過設計,我發現學理其實非常重要。因為土法煉鋼靠的是更多的創意和天分,但學理可以幫助你去整理美學的原則,讓它更有系統。

比如說現在有一個題目,學理可以教你怎麼破題,讓你知道非常多種破題的方法,幫助你事半功倍。

具備當代美感才叫好設計

一個好設計一定要有當代的美感,和當時的美學品味、美學主張,以及國際的流行趨勢都有關係。

比如說現在流行art deco(裝飾藝術),大家就會認為那是國際時尚,但如果現在是流行極簡,大家就會認為art deco俗氣了。簡單地說,如果一個設計和現代生活的空間、服飾、生活步調不一致,就會顯得過時。

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在購買琉園的作品時,比較偏好把東方元素做現代處理的設計,比方像是把東方的細節,融入現代的簡潔線條,這樣和他們家裡的現代空間也比較容易搭配。相較之下,華人地區的消費者則比較喜歡富有中華文化的設計。

不過整體而言,兩者在審美上的共同性還是比差異性多,但當然是我們認同西方人比較多,西方人認同我們比較少,我相信是因為我們在這個領域還沒有夠強的品牌,所以我們還沒辦法攻城略地。

超越市場銷售經驗,創造新需求

創作人應該天馬行空、不受任何人左右,然後用創作者的專業去面對市場。

市場的經驗當然會告訴我們什麼東西好賣、什麼東西不好賣,但這應該只是創作者的參考,幫助創作者思考:該怎麼樣超越它,創造更新的一種需求?

但在一件作品推出市場之前,我們一定會從3個方向審視作品:

一、「理」。你為什麼要做這個?創作總要說出個理念,而且要說清楚。

二、「氣」。線條、比例、格局是否有美感?是否傳遞出該有的氣質與味道?

三、「趣」。是否點到共通的人性?

我們用這3個東西來和業務部溝通,告訴他們為什麼要做這個作品?為什麼客人會喜歡這樣的東西?這是一個可以把設計的抽象概念講得很清楚、量化的溝通方式。

好生活是滿足自己在美感上的享受

我認為真正的好生活,是讓自己在美感上非常滿足,對年輕時的我來說,要滿足自己在美感上的享受,看電影大概是最簡單的。

因為電影裡面有很多東西,有美學的、有文學的,八大藝術全都蘊含在電影裡,因此我看電影總覺得非常滿足。

當你還沒到可以擁有許多好東西的地步,純欣賞,不斷接觸、體會美的事物,也是很好的。你可以到博物館、也可以到百貨公司去欣賞好東西,而不是一定要把這些東西留在自己身邊。

同時我覺得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是很重要的。因為樂觀的人會比較惜福,而因為惜福,你就會多花時間去感受、去品味,才能把好東西的精髓發現出來,否則囫圇吞棗,對什麼都沒有感覺。

當你用樂觀、珍惜的態度去過生活的時候,對事物會有更多的尊重,而這個尊重能讓你深入到事物的內涵,讓你可以沉澱。

沉澱之後,你對周圍事物的解讀就會不一樣,美感經驗自然就會更多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 西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